资源县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_桂林旅游政务网
  • 资源县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信息来源:桂林旅游网  作者:资源县旅游局  发布时间:2018-12-29 09:56  字体+ | 字体-

      20181226日,资源县在2018年广西全域旅游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上领取了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匾牌,成功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 

      资源县是广西首批优秀旅游县和广西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八角寨、资江·天门山、资江灯谷、五排河、宝鼎瀑布、塘洞、丹霞温泉、十里平坦等众多旅游景点,特点突出。特别是八角寨景区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其发育丰富程度及品味世界罕见,素有“丹霞之魂”之称,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201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五排河景区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满足世界漂流回漩运动全部6个级别训练和比赛要求的自然水域漂流河段,是全国漂流训练基地和中国最佳漂流胜地,被誉为世界最美漂流基地。境内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宜人,水质量和空气质量均处于广西领先地位。文化底蕴厚实,资源河灯歌节是全国十大百姓生活游主题活动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晓锦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翻越老山界时曾途经我县,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址。境内居住有苗、瑶等多个少数民族,具有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县旅游产品多、差异性大、特色鲜明,在大桂林旅游圈中独树一帜。 

      资源县于2015年入围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县。三年多来,资源县始终高度重视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以下简称创特)工作,特别是2016年换届以来,新一届县委、政府深入挖掘优势特色资源,着力克服历史欠账多、底子薄、资金困难等系列压力,按照“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塑造品牌、打造精品”的创特工作思路,紧扣目标任务,高位部署,高效推进,高标准落实,扎实推进创特工作有效开展,推动全县旅游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凝聚创特工作合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四家班子领导成员为副组长,发改、旅游、市容等多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特工作领导小组。将创特工作纳入全县重大项目管理范畴,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作为项目指挥部指挥长,具体统筹协调推进创特工作。县委、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县四家班子会议,研究部署创特工作。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项目一线办公,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县人大、县政协多次组织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创特工作进行集中视察与集中调研,形成了《资源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快推进资源县旅游业发展及旅游扶贫工作的决议》、《关于加强十里平坦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等一批视察建议和调研成果,有效助推创特工作快速推进。 

      二是明确目标责任。按照“责任倒逼、绩效挂钩、行政问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担责”的总体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资源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实施方案》《资源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推进方案实施细则》《关于下达资源县2017年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百日攻坚工作总任务的通知》《2018年资源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等系列文件,将创特工作涉及的10大项100多个评分点,落实到每一名县四家班子领导和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身上。同时,以10天为单元,对每一项指标推进情况进行督查考评,考评结果作为干部晋升和问责依据,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的创特工作责任机制。 

      三是落实人财保障。县人民政府每年将创特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并落实每年5000万元以上用于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同时,2018年来,我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采取财政支持、项目支撑、部门分担、市场运作等方式,整合投入资金130多亿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0.17亿元)用于创特工作,有效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确保了创特工作经费和一批旅游项目的顺利建设完成。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与旅游高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先后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20余期,培训旅游从业人员近3000人次。 

      二、围绕目标,多措并举,高效推进创特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县委、政府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将发展旅游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来布局,作为全县龙头产业来抓。提出以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为主线,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精准脱贫为着力点,立足‘生态’优势,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乡建设、脱贫攻坚、环境治理五大任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发展思路。出台了《资源县关于加快旅游业跨越发展的决定》,提出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和特色民族文化,打造以县城为中心、以丹霞景区(天门山、八角寨)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旅游和以五排河探险漂流为重点的竞技趣味旅游的一轴两翼’”旅游发展格局。 

      二是高标准编制规划。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先后邀请了浙江大学、四川来也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大地风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高等院校和着名旅游企业,对资源旅游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编制完成了《资源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资源县重点旅游片区发展规划》《资源县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旅游发展规划》《资源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资源县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等10个旅游发展规划。 

      三是出台政策激励。出台了《资源县促进旅游业发展若干奖励办法》,对在创特工作中非政府出资成功创建旅游品牌的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激活旅游发展新活力。如:对评定为国家5A级、4A级、3A级景区的,分别奖励1000万元、400万元和200万元;对评定为国家和自治区级旅游示范区的,分别奖励示范区80万元、40万元;评定为广西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乡村旅游区的,分别奖励旅游区80万元、60万元、40万元;评定为广西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农家乐的,分别奖励农家乐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评定为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旅游饭店的,分别奖励饭店1000万元、600万元和200万元;本县人员在资源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期间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并取得导游资格证的,一次性奖励5000元。具有全国导游资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在资源县旅游行业服务一年以上的,每年奖励2000元,等等。目前,县人民政府已向评定为星级旅游饭店、农家乐、特色美食、特色商品等发放奖励资金近2000万元。 

      四是强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狠抓旅游交通建设,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0多亿元,新增等级公路80多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815.6公里。特别是全长83公里、总投资93.6亿元的资兴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资源进入大桂林1小时经济圈,可进入性极大增强。同时,县城绕城公路、资源至梅溪、枫木至百里、咸水口至天湖等二级公路也顺利建设,县城入城大道全面完成,建制村道路硬化率实现100%,县旅游交通网络得到了极大改善。狠抓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投资1200余万元在八角寨高速公路出口建成了总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资源旅游集散中心,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了五排河探险漂流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投资580万元打造了县城特色街区,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旅游绿道,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隘门界、梅溪、车田等一批旅游公厕,投资470万元全面改造升级全县旅游标识标牌,建成了盛源大酒店、丹霞商务宾馆、天成大酒店、幸福挺大酒店等一批星级酒店,全县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得到全面完善。   

      五是大力推动景点景区提级改造。累计投入资金7.38亿元,完成了天门山极限观光索道、悬空玻璃观景平台、五排河探险漂流景区改造提升等多项工程。成功引进了八角寨景区提升、隆翔航空旅游、丹霞旅游小镇等一批大型综合休闲旅游项目。两年多来,我们先后建成了宝鼎瀑布、塘洞等2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大沙洲、石山底乡村公社、神天坳农庄、怡然山庄等15家星级农家乐。并在2018年一年内成功创建了资江·天门山、八角寨、资江灯谷等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丰绿生态园广西5星级乡村旅游区和李洞广西4星级乡村旅游区、八角寨和脚古冲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以及烟竹和十里平坦两家3星级汽车营地。同时,充分挖掘古村落、民族村寨等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了两水苗族乡社水村全国少数民族村寨,河口坪水全国传统村落,中峰镇康家村、老王家屯等广西特色生态(农业)名村。 

      六是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为契机,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富民工程,积极宣传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发展。一是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旅游发展环境。近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用于全县乡村旅游区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环卫设施建设。二是以“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特色农业、民俗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重点打造了丰绿生态园、李洞乡村旅游区、脚古冲生态旅游区、石山底乡村公社等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并组织贫困群众在景区景点、农家乐包装销售金银花、菊花、红提、西红柿等农副产品;三是以“旅游+就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鼓励贫困户到附近的农家乐、景区、旅游饭店、民宿就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供大量的创业、就业机会,还有效的带动群众增加收入,初步统计,全县旅游业覆盖农业人口近9000人(其中贫困户3394人),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三、产业融合,多元发展,打造多样化特色旅游产品 

      一是打造特色历史人文旅游产品。深度挖掘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晓锦新石器远古文化以及老山界红色文化、丹霞文化、河灯文化和苗瑶等少数民族文化,打造了灯福楼、博物馆和塘洞村李洞红色文化教育旅游基地,晓锦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成功推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河灯歌节,演绎万盏河灯漂资江的壮观景象。打造了常态化演出节目——河灯瑶。建成全国最长的河灯文化长廊、世界上最长的石头建筑双龙运动场以及民族体育馆、生态风雨桥,打造了集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饮食于一体的桂北民俗风情街特色街区。 

      二是打造特色服务旅游产品。充分利用资源县良好的山水资源,开发攀岩、滑索、山路骑行、徒步等一系列竞技旅游项目,打造了青牛塘滑索、烟竹山地汽车营地、脚古冲徒步等为代表的户外运动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十里平坦高山草场、花海资源,打造了高山滑雪、高山赏花、帐篷露宿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了有机农产品、车田西红柿、辣椒和小食候湘等特色美食,以及金菊、金银花茶、穇子酥等特色旅游商品。 

      四、加大宣传,突出监管,树立资源旅游良好形象 

      一是围绕形象定位,多形式宣传促销。确定了世界丹霞奇观、岭南避暑胜地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策划制作了资源旅游宣传片和折叠页、小册子、风光画册等宣传印刷品;拍摄了《绿水青山》《相约八角寨?情定天门山》以及《再见,我的爱》等影视;每年定时举办民族传统河灯歌节暨丹霞旅游文化节、资源非遗文化特质演出等节庆活动,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承办了漂流世界杯,并在各种节庆和体育赛事期间,邀请了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区内外新闻媒体记者来资源采风,大力宣传资源旅游。积极参加区、市举办的旅游交易会和博览会、桂林东盟旅游博览会、昆明中国旅游国际交易会,赴长沙、广州、贵阳、海南等地举办资源旅游推介会,大力推介资源旅游,提升资源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是强化城市及行业管理,提高游客满意度。经常性开展市容环境和旅游景区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整治乱停、乱放、乱摆、乱卖、污水横流等五乱现象,并将打击两违风暴行动向景区延伸。探索城市旅游精准化管理模式,做好景区景点、国道沿线、重要关口等风貌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等,为旅客营造一个环境最美、秩序最佳、服务最优、管理最好的旅游环境。全面推进和实施旅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工作,制定和实施了资源旅游业地方标准8项,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加强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整治,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景区景点或饭店餐饮场所进行限期整改和回头督查,积极整合安监、武警、消防、城管等执法队伍力量,加大对重大节庆活动和节假日期间的巡逻排查力度,实现旅游安全零事故发生。 

    经过全县上下三年多来的不懈努力,资源县在重大旅游项目、旅游产业规模、特色挖掘与打造、公共服务设施、宣传营销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推动了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181-11月份,全县实现旅游总人数742.66万人次,同比增长10.45%,旅游总收入达50.46.亿元,同比增长14.44%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旧版链接

    桂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 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技术支持与保障 Copyright @ 199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1006795号-4 桂公网安备 45030202000013号

    网站标识码:450300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