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预计年底开园_桂林旅游政务网
  • 全州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预计年底开园
    信息来源:桂林晚报  作者:杨亚  发布时间:2015-05-19 10:20  字体+ | 字体-

      近日,记者从市国土部门了解到,全州县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建设的核心部分———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已通过市国土部门验收。据介绍,该公园预计今年年底前开园。

      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是经国家批准的广西第一个国家矿山公园,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锰矿矿山公园。该项目的建设,对于矿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于历史遗迹的保护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等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40多年历史 做出过贡献也带来了污染 

      对于雷公岭锰矿,全州人并不陌生。这个距县城中心约3.5公里,位于县城东南郊湘江河边的矿区,曾是上世纪全州县境内最大的锰矿区。

      据全州县国土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雷公岭锰矿最早开采于1958年,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规模开采。这个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老矿山,开采高峰期出现在1985年至1998年,2002年时,由于环境污染等种种原因,被当地政府强制关闭。

      在40多年的开采历史中,雷公岭锰矿作为当地矿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企业,为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对全州县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雷公岭锰矿伴随着的污染问题从未离去,甚至越来越尖锐。尽管其已经被政府部门叫停,但仍旧在县城的湘江边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工作人员介绍,矿区由4个地面采矿场和6个地下巷采(地下采空区300平方公里)组成,矿区面积1.1平方公里,同时还有原矿区尾矿流失淤积荒芜的土地达1平方公里,采矿和受采矿影响总面积2.1平方公里。

      “几十年的开采活动,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矿山开发时相应的环保措施未落到实处,有时甚至根本就没有环保措施。”全州县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股股长蒋顺利称,这使得矿区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地表已呈坑洼和沟槽乱岗现象。

      他还提到,关闭后的废弃矿山脏臭不堪,尾矿废渣堆积杂乱,每逢大雨来临,这些物质伴随泥石流一起排入河中,使河水水质明显下降。而这里,又正好处于湘江、灌江和万乡河三水汇合处,附近的湿地生态遭到破坏,这也成为全州县城及沿岸居民的一块心病。

      附近的村民老蒋告诉记者,当时采矿造成的地面采坑、老窿井和堆弃在山坡沟里的废渣毫无防护,经常发生人畜误入采坑和老窿井的事情,村民们也没有很好的办法。

      由于粗放开采,使得矿区及周边屡次出现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周边绕山村、五里坪、欧家塘村等地的村民受到困扰,他们多次到政府部门上访反映情况,要求改善这里的环境。

        矿山现貌 变废为宝建国家公园 

      不过,如今这里已经大不一样。昔日里一眼望去裸露的黄土,已经被葱葱郁郁的树木所覆盖,废弃的矿山再次变成一座“金山”。

      全州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方芳介绍,2010年5月,雷公岭锰矿凭借其自身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距离县城近等优势特点,获得国家矿山公园资格,成为广西第一个国家级矿山公园。

      5月12日,记者进入正在建设中的雷公岭矿山公园。沿着已经硬化的绕山公路一路前行,满眼绿色,山坡上也星星点点种上了植被,空气十分清新。

      在曾经的几处重要采矿区,公园有意将其建设成了观赏区,作为主要的遗迹景观。工作人员介绍,采矿区采矿主要的形式有平洞、竖井和露天采矿,他们都选取各自对应的地方,尽量在保护遗迹的基础上进行恢复保存。

      记者看到,已经恢复的平洞和竖井已经被硬化,置身此处仍然可以想见当年采矿的情景。而更为直观广阔的露天采矿区景观处,则给人更加触目惊心的感觉,大面积开挖后的断坡、裸露的黄土,堆砌的废渣等等。这些都被“有意”保留。

      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矿山遗迹外,整个园区按照桂北植物园标准建设,一年四季均有植物景观区,共有植物树种近90种,分布在10个区域,基本形成了公园景观带。

      而站在山顶望向三江汇合处,可以看到青翠的一片。工作人员称,由于这几年的绿化改造,这里的生态系统有了很大变化,水变得更清了,水质明显改善。

      附近村民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根本不愿靠近这里,不仅脏乱差而且存在危险,不过现在倒是成了村民们的一个休闲好去处。采访中,记者还看到有人专门到矿区公园拍摄写真和婚纱照。

      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建设项目总体规划面积4.26平方公里,第一期投资1.2亿元,占地面积1200多亩,加上原雷公塔景区,整个矿山公园土地面积近1400亩。

      而根据规划建设的目标,县国土资源局称是要使治理后的矿区,成为全州县,乃至桂北地区一个独特公共的、拥有地质环境科学景观和科普教育的民俗风情矿山地质公园。

      方芳表示,目前作为最核心部分的矿山恢复治理工作,已通过市国土部门的验收。接下来,他们将会加快对公园的一些配套设施进行完善,预计今年年底前可以开园。

        意义重大 留住历史树立典范 

      相关资料显示,矿山公园是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具备研究价值和教育功能,可供人们游览观赏、科学考察的特定的空间地域。

      全州县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介绍,采矿活动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雷公岭矿业遗迹是全州矿业活动的历史见证,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

      “将雷公岭锰矿建设成为国家公园,无论对于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还是展示广西的面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蒋顺利说。

      他介绍,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是广西第一个国家矿山公园,也是全国目前唯一的一个锰矿山公园,填补了全国矿山公园在这一类别的空白。

      而据了解,广西的锰矿保有量占到全国的31%,居全国第一。“这也有助于展现国内锰矿大区的风采,对宣传广西、提高广西的战略地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人员介绍,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以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方式越来越难以行通,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生态效益。

      “全州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通过该项目对全州县雷公岭锰矿开采场的整治,恢复土地生态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国土部门治理被破坏的土地资源树立一个先进典型。”蒋顺利说。

      另外,由于雷公岭所处的位置比较重要,位于广西北大门的显要位置。因此对该矿区进行恢复治理,还有着其他特殊意义。

      蒋顺利称,该矿山公园位于桂黄公路旁及湘江岸边,桂黄路是湖南及以北各省进入广西的旅游大通道,每年有不计其数的北方游客途经此路。“通过整治沿路的雷公岭锰矿,恢复其生态环境,可以塑造桂林市大旅游区的新形象。”

      他还介绍,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相关要求,要将桂黄公路至北海建设成广西一条旅游产业带,而全州县雷公岭锰矿曾是这条旅游通道上的一个伤疤,通过治理并建成公园,可为旅游产业带增辉。

      当然,当地政府也期待,通过这样一个高品质公园的建立,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园建成后,不仅会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广阔的休闲旅游场所,同时还将为该县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旧版链接

    桂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 桂林市旅游公共服务管理处技术支持与保障 Copyright @ 199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桂ICP备11006795号-4 桂公网安备 45030202000013号

    网站标识码:4503000065